基础部件检测与修正 检查测标电眼状态 将标签置于电眼检测区,观察触摸屏IO监控信号灯是否正常闪烁。若无反应,需压紧电眼接头或更换故障电眼

1。 确保标签纸正确穿过电眼检测区域,避免路径偏移导致信号误判1。
校准标签路径与张力 调整标签导向板位置,使标签沿直线移动无扭曲,并确认绕标方式正确(使用限位环保证受力均匀)
6。 清洁剥标板及电眼区域,避免灰尘或碎屑遮挡影响检测精度14。
二、机械参数同步调整 速度匹配优化 观察输送带、滚贴机构的速度是否同步,若不同步需关闭贴标功能后单独调节参数5。 微调贴标速度至标签在剥标时呈现1-3mm弯曲弧度,此为最佳贴标状态5。 贴标头与剥离板定位 调整贴标头高度和压力,确保轻微接触容器表面,避免因过高/过低导致标签歪斜4。 修正剥离板角度与压力,保证标签平滑剥离,减少中途偏移风险46。
三、程序与机构协同调试 动作时序校准 检查剥标气缸与吸标气缸的动作顺序,加快剥标气缸回程速度,确保标签在平面上快速剥离6。 验证剔除机构响应速度,必要时调整治具倾斜角或增加辅助部件(如锰片)提升稳定性6。 容器定位辅助修正 若标签频繁贴歪,需重新校准治具间距与平行度,确保与标签间距匹配6。
四、维护与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电眼、滚轮等关键部件,防止积尘干扰1。 使用高质量标签纸,避免材质过软或粘性不均导致的出标异常46。 (注:视频类调整教程可参考网页端资源,如34中提到的贴标机结构图解或操作演示。) |